一次冲撞,影响不了大局。
何况,受罚了才好,这样某人也能更心疼他,别总是想着离开他。
也不知是不是皇家子孙的天性,天生的狼子野心,陆执徐算计手足时毫无心理负担,如今更是淡然。
抱着惹怒武德帝的心态,陆执徐难得的少年意气,他挑起嘴角,冷嘲道:“挑拨是非,不是谗言是什么,儿臣在三法司多月,见过了严刑酷吏,可即便是屈打成招,也讲究个对簿公堂,父皇仅因只言片语便问罪靖国公,岂是明君所为。”
其实陆执徐更想说,你身为君父,漠视发妻受辱,嫡子受人欺压,身为君王,又枉顾人伦,为一己私欲,再三施压臣子,种种所为,算是上什么明君。可一想到自己和姜静行,论关系,他们也算得上君臣叔侄,真要说起来,他们更不堪,毕竟他们真有私情。
陆执徐为此自嘲,可心里又隐隐生起一种自暴自弃,自觉荒唐却又隐秘的痛快。
姜静行皱眉看他,小皇子做事一向稳重,怎么今天说话这么阴阳怪气。当看到父子二人对视,谁也不肯低头时,她又隐隐明悟。
看着气度不输武德帝的青年,姜静行突然意识到,原来,小皇子真的长大了。
武德帝目光沉沉,吐出几句话,砸在陆执徐身上,“朕只以为你像你母后,酷爱礼佛,没想到还有巧言令色的本事,也不知你母后都教了你什么。”
话落,满室寂静,陆执徐忽然嗤笑。
果然,伤你最深的,永远都是最亲的人,父子做到这份儿上,也是一出笑话。
姜静行心道不好,刚想起身阻止,却已经来不及了。
别人不知道,她可再清楚不过,早逝的先皇后,永远都是小皇子心中的隐痛,容不得任何人触碰,何况还是由武德帝,这位算得上是半个凶手的人主动提起。
“母后教了儿臣不少东西,不过记在心中的,不过天理伦常四字。”
说着,他看了姜静行一眼,眼中意味不明,不过落在武德帝眼中,便是莫大的嘲讽。
姜静行的脸色不是很好看,龙椅上,武德帝的脸色更是难看。
父慈子孝本是最讲究天理伦常的事,此刻被儿子嘲笑不顾天理伦常,武德帝的心情可想而知。
心中的恼怒瞬间压过对继承人的满意,他气的失控,将手边的茶盏径直扔向陆执徐。
骂道:“逆子!”
陆执徐垂眸跪在地上,夏日衣衫单薄,跪了这么久,膝盖的刺痛越发明显,让他很难站起来躲开,不过他也没有躲避的意思。
见他不躲开,姜静行心中一惊,赶紧伸手阻拦,只可惜手边没有可做暗器的东西,无奈,她只好同样掷起手边的茶杯。
两只上好的白瓷杯在空中相碰,杯中残留的茶水泼了陆执徐一身。
碎裂的瓷片在他身边溅开,他偏头,躲过擦着眼角飞过的瓷片,至于其他,却是躲闪不急,还有一片溅到手上,顺着他白皙的手背上滑过,留下一道浅浅的血痕。
武德帝站起身,目光阴冷地盯着地上的人,仿佛看的不是儿子,而是仇人一般。
父子二人皆被触到心中痛楚,此刻谁都不好受。
门口跪着的内监瑟瑟发抖,他身后的宫人也赶紧跪下,齐声道:“陛下息怒。”
天子一怒,血流成河。至于地上跪着的陆执徐,没一个人敢提。
对于一位皇子而来,这份狼狈的样子显于人前,无疑是莫大的耻辱。
不过他们不敢,姜静行敢。
她踩着满地的碎片,站到陆执徐身前,将人挡在身后,然后对着武德帝冷声道:“陛下可是气消了,若没有消气,不如传唤庭杖,打臣三十棍如何,也省得陛下亲自动手。”
听了这话,武德帝心中是又惊又怒,可等看清姜静行皱起的眉头时,又很快冷静下来。
他只是想借此敲打儿子,也借机试探一下二人的关系,还是那句话,与姜静行形同陌路,是他最不愿见到的事情。
“伯屿说笑了,朕一时气话,你又何必放在心上。”
姜静行见武德帝气息逐渐平和,心里也松了一口气,她看向身后的小皇子,却只看到微颤的睫羽,和紧抿的唇角。
她心中一抽,瞬间又酸又涩,心疼的不行,更别说有和人分手的念头,她现在就一个想法,没了她,她的小情郎还要受多少苦。
这让她如何割舍的下。
姜静行动动手指,忍下将人抱住的冲动,眼下最要紧的,还是赶紧把人救起来。
事到如今,武德帝敲打儿子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。
她垂眸想想,片刻后说道:“臣心领了殿下一片好心,只是做事总要讲究个章法,殿下无召闯入陛下宫室,实在失礼,陛下一时怒急,也是常理,还望殿下记得这次教训。”
这番话听来,句句都是偏向武德帝,陆执徐心情如何不可知,武德帝却是心情不错。
他平复好心绪,终于再次正眼看向陆执徐,不管如何,这是他几个子嗣中最出众的,注定不能轻易舍弃。
想到这,武德帝眼中的阴冷消退不少,那句天理伦常让他恼怒,可也让安心。章皇后的死,是横在他们父子心间的一根刺,可仔细想想,又何尝不是横在他这儿子和姜静行之间的阻碍。
姜静行手中的权力太重要,她若是投靠了哪位皇子,无疑是场灾难。
他可以接受子嗣们争权夺利,天家子孙,自古如此。可姜静行不一样,武德帝不能忍受他的儿子沾染他的人,更不能忍受姜静行过于亲近哪位皇子,这不仅是感情上的不安,更是源于他皇帝的身份。
姜静行又道:“殿下一向进退有礼,这回也是事出有因,一时冲动,陛下气也消了,便就此作罢吧。”
武德帝闻言嗤笑:“这因在你,我与一个毛头小子生什么气。”
说到这,似是想起陆执徐刚刚及冠不久,且幼年丧母,武德帝眉心微动,说道:罢了,既然靖国公为你说话,此事就此掀过。”
“多谢陛下。”姜静行嘴角含笑,躬身行礼。
武德帝笑笑,他看向地上跪着的人,不复刚才的温和,“你还有什么话说。”
陆执徐垂眸不言语,他看向手背上涌出的血珠,他受过的伤大大小小,比这严重的不知凡几,可远不如这回让他觉得耻辱。
不为别的,只因是在姜静行面前。
陆执徐盯着挡在身前的人影,俊秀的面容一片冷然。
一个实情摆着他眼前,他还是太弱了,所以姜静行才会把他护在身后。君臣父子,先是君臣再是父子,可笑他过去只知其意,现在才记在心里。
在武德帝将人轰走之前,陆执徐突然抬头,眼圈微红,低声道:“儿臣知错,是儿臣冲动了,惹得父皇惊怒动气,儿臣自请避府思过,只恳求父皇恕罪。”
姜静行目光微闪,没有说话,避一避也好,正好武德帝让人去荆州,反倒能得个清净。
武德帝也没说话,反而凝神看了他一会儿,似要透过这张恍若神人的面容,看出皮囊下的所思所想。
“既然你有心思过,那便避府三日吧。”武德帝说完这句话,看了看窗外的天色,“你退下吧。”
“儿臣告退。”陆执徐起身,全程没有看姜静行一眼,转身便走。
等他走后,姜静行也告辞离去。
武德帝未允,让她坐下,又吩咐宫人进来收拾满地的狼藉。
趁着宫人收拾的这片刻时间,姜静行拿出那封奏折,本意是想着解释了一番。
谁知武德帝阻止了她,说道:“朕今日气昏了头,伯屿不要放在心上。”
今日这事虽始料不及,但总归顺了他的打算,他心中的怀疑减轻了大半,如今再看姜静行,自然舍不得她受任何委屈,那封奏折,也只当看不见。
“陛下总不至于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臣。”姜静行摆出哭笑不得的表情,“陛下还是听听吧。”
武德帝看着她,笑道:“既然你有心说,那便说吧。”
姜静行回忆往事,将事情一件件说来,从泰安楼李二仗势欺人,陆执徐路见不平派人想助,再到天牢审问刺客,她探望侄子,还有桃林遇刺,路遇古安小师傅,桩桩件件,都有着无可指责的理由。
听她说完,武德帝还是平常语调,只意味不明地叹道:“你倒是与他有缘。”
姜静行突然怔然,转而又是笑而不语,别人要是不说,她也想不到这句话。
她和小皇子,可不就是有缘吗。
屈起指尖弹弹奏折,她说道:“陛下说臣对辰王殿下称赞有加,到是不假,可也是就事论事罢了。”
武德帝点头,君臣二人一时默然。
直到宫人进来问是否传膳,姜静行起身再次请辞。
这回武德帝没挽留她,只等和人一起用完午膳,便将人放走了,甚至那封弹劾她的奏折,也一并留给了她,让她带走。
科举
荆州水患最后以辰王三日后启程离京告一段落, 朝臣心中如何想尚不可知,姜静行的心情却算的上好,也不知是不是那日被武德帝刺激到了, 这几日小皇子格外的粘人, 两人几乎日日伴在一起。
就好比今日。
主院的侍从不多,仅有的几人也被赶到几十步开外。
夏日炎炎,窗外一丝微风也无,本应是午睡的好时光, 姜静行却不得不先紧着都督府送来的公务处理。
角落里的冰鉴化了大半, 下人进来更换, 又将桌上的凉茶换了一盏。
待她将手中文书批阅完, 端起茶水喝了一口, 堪堪压下案牍带来的烦躁, 这才抬头看向窗前摆着的软塌。
花窗半敞, 窗外是一株玉兰, 枝叶翠绿,嫩芽点点,窗前玉质的凉席沁着寒意, 倒是与斜卧在上面的青衫贵公子相得益彰。
夏日衣衫单薄,又在室内,衣带随意系着,勾勒出男子劲瘦的腰身,陆执徐执曲腿靠在窗边, 执着棋子自娱自乐, 抬臂间衣袖起伏, 露出一截肌理流畅的小臂。
即便这样懒散的姿态,也难掩清越风采。
本应在王府闭门思过的辰王殿下, 却冒着大不韪,窝在靖国公府主人的书房里,可见那日武德帝的猜忌,是一点儿都没入亲儿子的心。
他正要落下一子,却被人攥住手腕。
姜静行坐在他身后,让人倚在自己怀中。
看着他那张如玉清绝的脸,有心警告他几句,但又觉得没必要。
犹豫一会儿,她还是说道:“你明日就要走了,有些事我不说,但你也应该长个教训。”
陆执徐垂眸不语,姜静行抚着他腰身,继续道:“彰显自己的才能没错,但现在他是君父,你是臣子,该退则退,不然你也落不到好。”
“你觉得我做错了?”陆执徐低着头,语气淡淡,让人摸不清他心中真实情绪,“可我主办荆州水患一案,不是你期望的吗?”
姜静行看着他,只摸了一下他手背的伤痕,很浅很淡,是那日被飞溅的瓷片划伤的:“不是你错了,也不怪你,我只是不明白,你明明能将事情做得更隐秘些,为何还留下那么多破绽,白白惹你父皇猜忌。”
停顿一下,接着道:“还故意激怒他,伤了你自己。”
陆执徐不作任何回答,他伸手勾过窗外花枝,指尖捻着上面的绿叶,反问道:“人人皆道靖国公乃是天子心腹,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人。
“伯屿,你又何必装作不知。”
姜静行不置可否,要说她明不明白,那自然是明白的。
那日武德帝叫人在门外听着,本来就是试探,若是他不进去,武德帝也许不会说什么,但心底的怀疑却会日益加深,反倒不如进去争辩几句,也好让人知道,两人只是寻常交情。
更别说那些故意激怒武德帝的话,才是真的打消了他心里的怀疑。